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这四大医改举措将重塑中国医疗格局2020年不得不看

2019年,国家层面出台诸多政策让公立医院应接不暇,比如567个县域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也包括明年即将实施的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如果,我们不懂改革的逻辑可能会觉得这些政策杂乱无章,从而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变化。

 

俗话说“温故知新”,在2019已经余额不足之际,“医学界”带你一起回顾过去一年的重磅级政策,希望我们能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中,找出“医改”的底层逻辑,让各级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往哪里迈?


 

NO.1 “整合医疗”时代!区域医疗机构从竞争到共生

 

首先我们必须提及“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概念,因为这样有利于我们关注医改时,能把聚焦在个体的目光转向全局。 之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强调针对体系内各成员的改革,比如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社会办医疗机构改革;专科医疗机构改革、综合医疗机构改革。但忽略了各医疗机构的协同和联动,这样不利于”健康中国”大目标的实现。 2019开始,这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独立屏蔽有被打开趋势。 首先,在县域医疗资源整合上,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文要在全国500个县域试点医共体建设,随后又公布了567个试点县名单。该《通知》要求“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对县域医共体的考核不再是县级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个体,而是县域内就诊率。 其次,在城市顶级医疗资源上,11月5日,国家卫健委下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由30家三甲医院牵头,通过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的形式,在河北、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河南、云南、新疆八各省区试点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这意味着30家国内顶级的医疗机构即将把科教研、高精尖医疗机构辐射到8个省份。

趋势

以上两个文件,是典型的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探索。背后都有一个共性,鼓励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从相互竞争走向合作共生。据“医学界”了解,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在研究制定“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相关文件,该文件将重塑我国医疗格局,值得行业关注。


 

 NO.2 2020 三级、二级公立医院同步迎大考

 

2019对于公立医院来说,最关注的就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元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这一重量级文件就已经下发,在首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还有个别医院因为病案首页造假被卫健委通报的插曲,这一警示,进一步说明了国家层面对此事的重视。

 

年初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部署,12月就迎来了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通知的下发。按照文件要求,2020年,所有二级公立医院都要参加绩效考核工作。

 

“医学界”仔细对比两份绩效考核文件,发现无论是三级还是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指标都聚焦在四个方面,分别为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

趋势

这些指标看似简单,实则指明了我国公立医院发展的方向。


简单来说,随着公立医院筹资机制逐步明确,公立医院的资金池进入了平稳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就要求医院用好资金池,杜绝浪费。


毫无疑问,在2020年,三级公立医院和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齐头并进下,公立医院必须提高运行效率,盘活存量才能长久发展。其中医院最容易做到的就是降低药占比、耗占比。同时,按照推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2020年,规范西医开中成药有望延伸到二级医院。


 

NO.3 医共体能否总额包干?答案就快揭晓

 

2019医疗圈最热的两个关键词就是“医保”和“医共体”,如果我们把这两个人气王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今年,全国范围内确定567家县域和两个省份作为县域医共体的试点省份。目前,各地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医共体建设了,但内部的结合“形式”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

 

在县域医保结算上,《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给予的指导方向是“探索实行医保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这一方向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县域医共体内提倡“医保总额包干”制度。在这方面,除了深圳罗湖有了成熟经验外,今年浙江也在这方面提出了探索。

趋势

据“医学界”了解,为了促进医共体内涵建设,让成员单位责任、利益、管理、服务真正实现一体化,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经设立了专家组,进行“医共体总额包干”相关研究。在实体化建设方面,有望制定考核标准,达到考核标准后,医共体有望实施“总额预付,结余留用”政策。该政策实施后,将会加速分级诊疗格局形成。


 

NO.4  医保DRG上线,医院靠增量获利阶段将结束

 

6月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 ,要求加快推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确定30个城市作为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

 

原本,大家觉得DRG改革离自己很遥远,但随着后续CHS-DRG(医保版DRG)的问世,医院看到了DRG改革大势所趋。

 

按照文件要求,30个城市要在国家DRG付费试点工作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顶层设计、模拟测试、实际付费”三步走的思路,确保2020年模拟运行,2021年启动实际付费。

趋势

对于这30个城市来说,离DRG实际付费的时间只有两年。DRG实施,医保部门是按病组给医院支付费用,医院的成本也会被均摊到各病组中。这意味着医院收治更多的病人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大的利润。


所以,大医院要在两年内,改变过去传统靠增量提高医疗收入的模式,转向提供疑难杂症的诊疗上,转向内部精细化管理,这其中,包括科室设置、人员布局、岗位设置都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