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疫情后的医疗信息化新基建市场规模超千亿元投入有望进一步加强

来源: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新基建成为当下话题的热点。而在疫情的背景下,医疗领域暴露的短板更让其成为新基建的期盼点。

2020年2月4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辅助疫情判断、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规范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等工作要求。

招商银行发布的研报显示,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在非典疫情过后的2005年-2012年期间有较快发展,逐步在医院端建立起成体系的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此次通知,有助于推动信息化在公卫防控(政府端)、医疗诊治(医院端)、在线问诊(患者端)三个方面应用发展。

“经过疫情,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诊疗数据共享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中国医疗信息化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势必将迎来大发展。”望海康信首席专家兼研究院院长郭启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郭启勇介绍,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觉得信息化的投入并不是“真正的成本”,而是通过信息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实现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疫情之下

医疗信息化的作用更加凸显

疫情背景下,医疗信息化所起到的作用引发关注。

“疫情考验着医院的人、财、物各类资源的组织管理、分析与调度等综合管理能力。在此期间,信息化有效支撑了人、财、物的高效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员面对面沟通,保证了医院的良性运营。医院精益管理已经离不开信息化,优质的信息系统将成为医院精益运营的重要支撑,为医院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郭启勇介绍。

此外,“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应急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实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等。这样,未来在面对疫情时,政府和医院都将更加从容有序,管理得当。”郭启勇表示。

在疫情结束之后,外界普遍认为,医疗信息化将迎来一波建设潮流,尤其是5G技术的进步也为医疗信息化的加码提供基础。

川财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随着5G商用持续推进,5G网络将成为中国医疗体系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5G技术综合信息互联、边缘智能等技术,有望帮助医疗机构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在疾病诊断、监护和治疗等方面为患者提供信息化、移动化和远程化的服务,大大弥补现有医疗体系中的供需缺口。

在郭启勇看来,未来,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以“质量控制”和“运营效率”为核心进行构建。而“质量控制”和“运营效率”的双提升,离不开人、财、物的精益管理及大数据的应用。

具体来看,在大数据层面,医院医疗信息化发展将进入数据整合阶段,未来的信息化建设也将更加重视“数据”。对内,医院可以建立运营数据中心,发挥出运营数据的价值。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医院运营数据,作出科学决策,以提升运营效率和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对外,医院管理者需要掌控外部的形势变化和发展趋势,对标行业和其他医院情况,及时作出相应决策调整,以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市场规模超千亿元

投入有望进一步加强

国家对医疗信息化的投入也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据记者梳理,近日来,包括延华智能、九安医疗、卫宁健康等上市公司回复了关于投资者有关医疗信息化的询问。

“信息化建设给医院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是未来医院发展的重要工作。目前,医院信息化投入普遍在收入的1%-2%之间,随着积极作用越加明显,相关投入也必将越来越多。”郭启勇向记者表示。

招商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国内医疗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HIS阶段、CIS阶段(临床信息系统)、数据整合阶段。目前多数医院处于CIS建设阶段,少数医院进入数据整合阶段。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医疗信息化将进入智能化阶段。2019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接近600亿元。未来几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24年超过1100亿元。

招商证券认为,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医疗信息化相关领域将在此次疫情中大幅加速,上下游产业链都将迎来机遇。例如,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将利好医疗行业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提供商,其次医疗信息化加速将带来医疗系统的升级,信息化建设龙头企业将显著受益;此外,病情的研判、医疗资源的调度、医保资料库建设等也需要大数据的分析支撑,医疗数据服务龙头企业也将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