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开始爆发时,圣泉集团仅有两条生物质石墨烯防护口罩生产线,日产能3万只。而到了6月,圣泉集团生物质石墨烯防护口罩和生物质石墨烯一次性平面口罩日产能均达到500万只以上,并初步打造起包含耳带、熔喷布、熔喷布母粒等在内的产业链,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口罩产品链供应商。
而这一切,与一份特殊的“军令状”不无关系。
从一纸“军令状”说起
时间回到正月初三,疫情进入爆发期。
1月27日当天,济南市工信局即下发通知,率先提出“防疫、生产”两不误,千方百计扩大口罩产能,保障防疫必需供应。而手持两条KN95口罩生产线的圣泉集团,早已为口罩生产做好准备。
腊月二十七,省人大代表、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致电圣泉集团总裁唐地源,要求尽最大可能加强口罩生产力度。也就是从当天开始,圣泉集团的口罩车间开始满负荷生产,日产能3万只。
2月4日,济南市工信局进驻圣泉集团,全力协助圣泉解决口罩等医护品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难题。3天后圣泉集团的一次性使用隔离衣通过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在济南市工商局的帮助下,圣泉集团的口罩生产稳步上升。短短5天,圣泉集团新增4条口罩生产线,但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这些还不够。
彼时疫情峰值尚未到来,口罩防护资源却仍旧紧缺。作为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口罩的生产速度必须再度提高。2月9日,圣泉集团总裁唐地源当着济南市工信局局长汲佩德的面,当场签下一份口罩生产“军令状”:次日起,每隔一天,保证增产口罩5万只,直至达到日产20万只!
生产口罩,同样是战士
唐地源有底气,这份信心来自于政府,同样来自于他所在的圣泉集团。
2月8日,济南市工信局紧急通知,指导章丘区加强协调,要求用市场手段,把因无原材料而闲置的部分口罩生产设备迅速汇集到圣泉集团扩产。同时,济南市工信局又向全国多地设备厂家发函请求支援。在政府推动下,圣泉口罩生产线持续增加。
圣泉集团的员工们,同样从年前就开始满负荷运行起来。
1月22日,离着农历新年只有3天,圣泉集团厂区内一片灯火通明。伴随着口罩机滋滋的噪音,一个个KN95口罩“呱呱坠地”。疫情之下,口罩就是安全罩。一个电话,圣泉集团口罩一线生产人员全员到岗。“与疫情战斗,关键时刻看担当,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唐地源说。
“最忙的时候,每个工人十二个小时已经不能完成工作。但没有一个同事退却,大家都主动要求加班。”圣泉集团包装车间主管任莲莲说,自己仅2月份的加班就有170多个小时,“很辛苦,但也很欣慰。我没有上前线,但我生产了口罩,也是一个战士。”
每制作出一个口罩,都有可能拯救一条生命。正是这种信念,让每一个圣泉员工坚守生产岗位,用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生产每一只口罩。
全产业链布局,带动行业革新
历经四个月,圣泉集团已经完成由单一口罩生产,向口罩全产业链的延展布局的转换,而且系列口罩通过LA、欧盟CE等认证,进入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名单、商务部非医用和医用口罩出口生产企业白名单,产品出口欧盟、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崇尚创新的圣泉集团在口罩新技术上不断发轫。其中“一次性可降解高效防护纸口罩”与“口罩在线驻极增效处理”两项技术格外引人注意。前者为国内首创,将解决因一次性口罩不易降解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后者却可以增加口罩用熔喷布的静电吸附能力,提高口罩过滤效率,延长口罩使用时间。
从口罩单品生产,到口罩全产业链布局,不仅是圣泉集团软硬实力的体现,更是社会责任的彰显。这和圣泉集团始终秉承的理念有很大关系。“不惜代价、千方百计、不计回报。”在圣泉集团口罩生产的第一次调度会上,唐地源就用这三个词为圣泉集团口罩发展奠定了基调。如今,圣泉集团正在用一往无前的冲劲儿,推动口罩行业革新。
敢想好学,用心做事。圣泉集团的口罩产业的骄人成绩,成为圣泉集团在疫情这场大考中的一张优异答卷。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20SIME深圳国际防护及防疫物资展着眼于现在,致力于未来,助力防疫产业发展,集合行业服务资源,打造防疫防护交流平台,将邀约平台及专业采购商到场,一对一现场对接防疫行业供应商,帮助业内采购商筛选优质资源,全方面解决防疫防护行业合作采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