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7月10日讯 在相机等相关业务连年亏损,医疗业务收入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2020营收占比超八成的情况下,奥林巴斯终于决定“弃机从医”。
日前,奥林巴斯发出公告,将旗下数码相机和IC录音笔为代表的映像业务转让给日本产业合作伙伴股份公司(JIP),双方计划在2020年底前完成这一转让计划,这也意味着奥林巴斯放弃了经营84年的映像业务。
而就在公布转让映像业务消息公布的第二天,奥林巴斯股价上涨11%。很显然,资本市场对于奥林巴斯的这一举动,用行动给出了投票。
图片来源:奥林巴斯中国官网公告
01 连年亏损 砍掉相机业务并非空穴来风
根据奥林巴斯近三年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以相机为代表的显示影像业务营收分别为603亿、487亿和436亿日元,营业利润分别为-12亿、-183亿和-104亿日元。奥林巴斯相机业务营收逐年缩小且连续三年出现亏损,相机业务的营收占比已经缩至公司总营收的5%。在营收、盈利能力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将相机等业务剥离便不难理解。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虽然奥林巴斯在日本本土的微单市场仍占据着约20%的市场份额,但在全球的相机市场份额却极为有限。2018年佳能占据全球数码相机市场的40.5%,尼康和索尼分别以19.1%和17.7%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而奥林巴斯的全球市场份额仅有2.8%。奥林巴斯相关负责人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剥离映像业务的一大原因是智能手机的发展导致相机市场迅速萎缩。
随着此次公告的落地,业界对于奥林巴斯砍掉相机业务的猜测也最终得到了证实。在剥离映像业务后,奥林巴斯也将全面转向医疗领域发力。
02 下一步:深耕内窥镜市场
提起奥林巴斯,更多人的印象都是相机,但事实上,奥林巴斯其实并不是一家相机公司。虽然其相机业务风靡全球84年,但这其实只是它的“副业”。而奥林巴斯的医疗业务,自创始之初便存在。
1950年,奥林巴斯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实用性的胃内照相机,帮助人类第一次看到胃内的景象,这也是现代内窥镜的雏形。自此,奥林巴斯也开启了在内窥镜领域的探索之路。
1964年,为了能够实时、直观地看到胃内情况,奥林巴斯开发并推出了配备纤维内窥镜的胃照相机GTF,实现用内装的纤维内窥镜实时观察胃内状况。纤维内窥镜的问世也宣告着微创手术时代的到来,手术所需的设备可以通过钳通道准确到达体内病灶处,极大地减轻了手术给患者所带来的痛苦。
1985年,奥林巴斯以微型图像传感技术替代光导纤维导像术,研发出奥林巴斯电子内窥镜。其搭载的图像传感器就像一台微型摄像机,可将经过处理后的图像显示在电子监视器的屏幕上,呈现出比纤维镜更加清晰的图像,并且可供多名医生同时观看,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2002年,奥林巴斯进一步推出了世界上首台高清晰内镜系统。以高清晰显示系统及HDTV监视器为核心,可以提供比以往画质更高、更为清晰的影像。作为奥林巴斯高清内镜系统的核心功能——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简称NBI)技术,使早期癌症的变化特征在特殊的蓝光照射下更明显,为医疗人员及时发现早期癌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奥林巴斯在医疗领域的转型,则是从数年前开始进行。
2011年,奥林巴斯在爆出财务造假丑闻后,便将医疗设备定位为重振计划的核心。
2012年,索尼出资6.45亿美元收购奥林巴斯11.46%股权,成为奥林巴斯最大股东。双方合资的索尼奥林巴斯医疗解决方案公司,逐渐成为了奥林巴斯业务转型的重心。当年医疗业务营收为3492亿日元。
2013年奥林巴斯转亏为盈,部分归功于当时刚上市的新内窥镜。次年,奥林巴斯69%的销售额来自医疗设备、14%来自显微镜、13%来自相机。到2017年,医疗业务营收占比已经达到77%。
2019年,奥林巴斯成立百年之际,宣布将原有的医疗业务部门拆分为内窥镜业务部门和治疗设备业务部门,彼时奥林巴斯在全球内窥镜设备市场份额已达到70%。据2019年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数据发布大会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医疗领域,奥林巴斯的软式内窥镜保有率为82.2%,病理显微镜设备占据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
奥林巴斯2020年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如今该业务部门营收已涨至6418亿日元,医疗业务在公司的营收占比也从2012年的41.2%逐步提升至2020年的80.5%。收入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
中国医疗市场,也一直是奥林巴斯关注的重点领域。
奥林巴斯相关负责人此前透露,相比欧美和日本等先进国家,中国目前的医疗设施数量和医生人数等均蕴藏着极大的潜力。近年来,内窥镜治疗和微创手术在中国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机遇领域。奥林巴斯除了将先进医疗产品不断带入中国市场,也通过扩大服务提升行业人员的操作水平。目前,奥林巴斯在上海、北京和广州各建立了医疗技术培训中心(C-TEC),C-TEC作为向中国医生提供专业的医疗产品服务和培训平台,通过专业技术团队为内镜医师提供产品与手术技能训练,帮助医师提高业务能力,为医疗行业输入更多技术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