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加大医疗器械违法惩戒力度

深圳医疗器械展会、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深圳医博会、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深圳医疗器械展览会、深圳医疗器械展、深圳医疗展、深圳医疗展会、深圳医疗器械展览会、深圳医疗器械展会、深圳医疗器械展、深圳医疗展、医疗器械展览会、医博会、医疗器械展、医疗器械展会、医疗器械展览会、2021年医疗器械展会、中国医疗器械展会、医疗器械博览会、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h、深圳医疗展、深圳秋季医疗器械展

不论是医院里的核磁共振、CT等大型检查设备,还是百姓家庭使用的血糖仪、血压仪等便携式检查仪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逐渐重视,医疗器械产品需求大幅增加。

但同时,医疗器械行业却存在不少乱象。一位大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销售人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医疗器械行业水很深,一些违规产品极易给患者带来实质性损害。”

对此,我国愈加重视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和产业的创新发展,近日,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发布,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徐景和表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增加了许多新制度、新机制、新方式,简化优化了审评审批程序,细化完善了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全生命周期的责任,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

家用医疗器械隐患多

家住河北省廊坊市的郭艳萍,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她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她家里目前有3台电子血压仪,还有五六台血糖仪。

“同一时间段,每台机器测量的指标都不一样。”郭艳萍说,多数情况下,在血压血糖相对平稳时,仪器显示的结果上下有些浮动,这对她判断身体状态影响不大,“关键是犯病期间,高压究竟是150还是160,就完全不同了。”由于不同仪器测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她往往依照较高的数据来服药。

记者了解到,和郭艳萍有相同烦恼的老人,不在少数。

近些年,由于大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购买电子血压仪等家用医疗器械,以便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这也使得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家用医疗器械领域。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高血压患病人数约有3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教授孙宁玲表示,相对来说,高血压是一个容易发现、容易诊断、容易治疗的疾病,但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家庭选择购买家用血压仪,患者随时测量血压十分必要。

然而,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加大,生产企业不断增多,部分产品质量不达标,家用医疗器械质量问题反而成为当前家庭健康的一个隐患。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曾对媒体表示,目前国家对于医用医疗器械有着严格的审核和监管标准,但在家用医疗器械上一直有所欠缺。家用医疗器械尤其是电子血压计等技术含量和生产成本较低,各种家用血压计、血糖仪、红外线仪等产品鱼龙混杂,很多家用医疗器械没有相关的批准文号就进入市场流通。

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当前电子血压计等家用医疗器械的生产并不需要太多技术支持,但是,国家应该在生产标准方面有明确的规定,以防不良商家为赚取高额利润而生产和销售不合格产品。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徐东同样表示出担忧:“如果购买的血压计出现质量问题,容易对患者进行误导,对患者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徐东建议,家用血压计要买大厂家生产的产品,这样才更有质量保障。

对违法行为“处罚到人”

在徐景和看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目前已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期”。

徐景和介绍,目前全国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5万多家,经营企业89.7万多家。2019年,全国医疗器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200多亿元,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20%。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本土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快速涌现,一批跨国医疗器械巨头在我国落地生根,医疗器械产品的可及性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层面的监督管理一直在跟进和完善。

《民生周刊》记者梳理发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于2000年,2014年、2017年分别作了全面修订和部分修改。而本次对现行条例进行修订,旨在从法制层面上深化改革成果、完善制度体系、促进产业创新,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器械的需求。

司法部立法三局局长王振江表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大了对涉医疗器械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守法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具体来看,一是对涉及质量安全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最高可以处货值金额30倍的罚款。

二是加大行业和市场禁入处罚力度,视违法情节对违法者处以吊销许可证件、一定期限内禁止从事相关活动、不受理相关许可申请等处罚。

三是增加“处罚到人”措施,对严重违法单位的相关责任人员处以没收收入、罚款、5年直至终身禁止从事相关活动等处罚。

国家药监局器械监管司司长王者雄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从多个维度强化了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新增职业化专业化检查员制度和责任约谈制度等,规定对违法行为处罚到人,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职责,丰富了监管手段,创新了监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