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矩正医疗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荷塘创投基金领投,老股东泰煜投资跟投。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支持公司自然血管支架系列产品的临床验证,其中冠脉自然血管支架将在近期开启临床试验,同时矩正医疗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围绕临床血管疾病治疗需求推出更多的原创器械。
今年9月,矩正医疗与赛诺神畅就旗下血管封堵器产品及血管介入业务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加速产品转化及完善业务布局。自2021年成立以来,矩正医疗发展迅速,以“2022第五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大湾区专场赛第一名”、“血管创新论坛VINNOVA 2023创新大赛第一名”等多项殊荣强势亮相血管介入市场。
在医疗领域投资愈发谨慎的两年间,继2022年初拿下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后,矩正医疗再获知名机构注资。同时,公司的多条产品线正在快速推进中,核心产品血管封堵器已完成全部临床入组,自然血管支架产品即将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站在科学家的肩膀上,寻找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市场
医研产协同,是医疗器械创新的重要路径。原始创新来源于科学家,他们的基础研究扎实,但缺乏成功转化经验;器械创新需求来源于临床,且应用市场也在临床。
作为连接创新的源头与应用的终端,矩正医疗的创始人季培红对公司的定位有明确的认知:“我们在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不仅需要将先进技术与临床需求相匹配,还需提供科学的转化路径、整合转化资源、提供产业化支撑。真正的技术创新都来自科学家,我们希望帮助他们找到创新技术在临床的有效应用,跨越从科研到产业化的‘死亡谷’。”
这样的发展理念,伴随着创始人的学习、工作经历逐步成形。
材料学背景的他,师承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 Fellow、连续三次担任国家973计划生物材料首席科学家顾忠伟,并与多位材料学大咖建立了联系。顾忠伟教授致力于生物医用高分子、纳米生物材料、药物/生物活性物质控释系统、组织工程及生物3D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等国家科技项目等,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4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建成迄今唯一的国家生物医用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多次参与讨论并撰写我国生物材料发展规划和建议。
在早期随顾忠伟教授等多位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季培红切身体会到科学家们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领域积累颇深,很多成果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彼时科研成果转化的路径并不成熟,一些企业还没有从技术源头深挖的意识,同时存在转化需求不精准、转化资源配置不到位等问题。这导致很多领先的科技创新都仍停留在实验室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
为探寻科研成果落地的路径,季培红曾参与多家企业的创办。从2012年到2021年的十年间,他先后作为多家医疗器械企业的研发负责人,推动企业及其核心产品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与发展。“医疗器械更多是应用创新。在医疗器械发展初期,企业完成几项工艺的突破便能得到很好的成长。但随着产业发展,竞争加剧并快速同质化,企业想要脱颖而出,需在核心科技及基础研究中寻找答案。”
材料学研究领域深耕多年、产业洞察力及科研、临床资源是矩正医疗团队整装出发的底气。在熟悉的血管介入市场,矩正医疗坚持将“好想法”、“硬科技”与“刚需求”三者结合,与多名科学家紧密合作,带着临床需求关注前沿技术创新,根据临床应用情况及时改进技术、调整设计,形成一套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学思在材料学与再生医学领域深耕多年,长期关注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他提到:“矩正医疗团队从医用材料出发,探索创新技术在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并成功转化为产品,为广大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如何做好技术转化的平台服务工作,考验着矩正医疗团队的专业性。矩正医疗团队成员拥有医学、机械、材料等多元化的背景,其中研发人员超半数,且产业化经验丰富。团队突出敢于创新理念,认为技术和经验固然重要,“敢想敢做”的精神同样关键,特别是要去挖掘前沿技术及应用创新。公司会提供员工足够的发展空间及系统性的培训管理,“成员的一个小想法也可以给产品的临床应用带来改进”。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甘志华教授对矩正医疗在产学研方向的投入表示了高度肯定:“矩正致力于将国家在基础研究方向的投入往产业化方向进行转化,不仅符合了国家的需求,也满足了科学家希望科研成果进一步造福人类的初心。”
在全球率先将光交联技术用于冠脉治疗,产品即将开展临床试验
正是在内外人才加持下,矩正医疗推出了冠脉、神经、外周自然血管支架系列产品。并率先捕捉到光激活材料及光交联技术在非血管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临床血管介入治疗对介入无植入的需求,牵头开展了自然血管支架的研发。
以冠脉应用为例,自然血管支架在治疗过程中可通过球囊扩张将一种光敏材料输送至冠脉血管壁,随后利用激光激活光敏材料,可使血管壁上的胶原蛋白交联,在冠脉内形成一个天然的支架结构,避免再狭窄,最后撤出球囊,不在冠脉内留下任何异物。通过冠脉自然血管支架治疗,不仅可提高血管再通的效率及有效性,降低血栓、再狭窄风险,减少患者损伤,而且并未改变现有球囊治疗的操作流程,医生学习曲线短。
2022年中国大陆PCI手术量近130万例,其中药物涂层球囊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在2022年占比17.6%。矩正医疗介绍,目前临床上患者通过球囊治疗后可能出现血管回弹,需要二次治疗放入支架,但经冠脉支架治疗又会在人体内植入异物,长期下来存在血栓等风险。可吸收支架虽强调治疗无痕,但产品规格有限,且支架降解与血管重塑周期难以匹配。自然血管支架可通过全新的治疗手段取代药物球囊及部分金属支架的应用,实现真正的“介入无植入”。
陈学思院士对矩正医疗的自然血管支架产品表示了高度肯定,他提到其打破了现有的技术思路,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发路径。
本轮融资领投方荷塘创投也提到:“冠状动脉狭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缺少真正创新的治疗产品,现有的支架和球囊在临床上都还有一定的使用受限,矩正医疗正在临床的冠脉自然血管支架在全球率先将光化学反应应用到冠脉狭窄的治疗中,这样一个创新性、有一定革命性的产品让我们非常的期待。”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球仅一家美国企业Alucent Biomedical在开发自然血管支架,用于治疗外周动脉疾病,国内暂无同类产品。矩正医疗的冠脉自然血管支架及颅内自然血管支架具有全球首创性,前者将在近期开展临床试验。
突破性创新+快速落地战略,公司旗下多款产品预计将在明年拿证
在集采、DRG政策推动下,血管介入已不再支持大单品撑起百亿市场的逻辑,同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初创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要满足自我造血,以支撑长期发展。
因此,在血管介入领域,矩正医疗采取的是“突破性创新+快速落地产品”的经营策略。突破性创新产品的临床验证周期较长,是公司设定的长期发展目标,而在实现的过程中还需要有一些能快速落地的产品,不仅能帮助公司尽快实现自负盈亏,还能让团队快速成长起来,进化成一支服务产品发展全流程的专业队伍。
自然血管支架系列产品是矩正医疗重点发展的“突破性创新产品”,实现了原材料、治疗原理上的创新。而血管封堵器则倾向于“快速落地”。
矩正医疗团队认为:“快速落地并不表示可以两手一摊不作为。”血管封堵器领域虽已有数家参与者(以国外厂家为主),基于腔外封堵的血管封堵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然而目前市场封堵件的材料特性,不能对血管穿刺口形成很好的压迫,限制了在8F及以上穿刺口的使用。
矩正医疗的血管封堵器可控制封堵件径向膨胀或轴向膨胀,提高封堵止血的可控性及效果,且操作简单快速。目前产品已完成临床入组,实现穿刺点术后即刻血管通畅,无血肿≥10cm、活动性出血、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提高了血管封堵的安全有效性。预计将于明年拿证,实现快速落地。
本轮融资结束后,在产品层面,矩正医疗将依托公司的底层材料技术平台及科研成果资源,独立开发或合作转化更多临床所需的创新产品,目前特殊功能球囊、特殊功能导管等产品都在快速推进中,多款产品预计将在明年拿证;在团队层面,公司将持续扩充研发、生产、市场化队伍,强化产品发展全链条服务能力。此外,公司将逐步开展在海外的临床及市场化。
关于本轮融资,荷塘创投提到:“矩正医疗的创始人及研发团队在生物材料和光化学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基础,同时在球囊等创新心脑血管介入产品的研发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团队成员在之前的职业经历中主导过多项创新医疗器械的选择和开发,矩正医疗整个团队的判断力、执行力也让我们非常认可。本轮融资完成后,我们会推进矩正医疗现有产品血管封堵器、特殊功能球囊等在临床的推广以及跟产业的合作,同时我们也会积极推进矩正医疗的冠脉自然血管支架在海外的临床推广和取证应用。”
泰煜投资创始合伙人纪添荣博士认为:“中国心血管患者众多,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矩正医疗团队从上游生物医用材料入手,从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出发,在竞争激烈心血管介入赛道寻找创新的机会。核心产品自然血管支架提供了一种更自然、更有效的方法建立和维护血管通畅,与传统支架和药物球囊等治疗方法相比,更符合‘介入无植入’的理念。期待这样充满创新和临床价值的产品能够尽快上市,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