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9:00,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文,文登区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潘刚,乳山市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郑娇娇,市立医院党委副书记殷积芳,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丁甫春介绍优化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关情况。
近年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健康威海建设为统领,以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目标,聚焦重点、攻坚突破,补齐短板、争创亮点,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01
围绕群众需求
持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改善民生基础保障,群众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强。全面推进市级重点民生实事落实落地。在各类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增设自动体外除颤器100台,通过3年的连续部署,截至目前全市共配置300台,主要交通场站、大型体育场馆、大型风景旅游区和商超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市举办卫生应急急救知识“四进”活动,共组织培训1035场次,受益群众超过12万人,群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优势,持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惠民工程,为城乡居民免费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体验服务和健康宣教,今年以来累计发放中医惠民礼包9.5万套,共计服务群众28.1万人次,群众中医药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用中医、信中医、学中医、爱中医”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增强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提升家庭科学育儿能力,年内市县两级共计投入200万元,为年度出生常住新生儿家庭免费发放养育照护套装,截至10月底已发放8500多套,有效提升婴幼儿家庭科学育儿能力。
聚焦医疗资源扩容,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着力推动市立医院临港院区、乳山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今年5月份,市立医院临港院区正式启用,设置床位1000张,填补了临港区无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空白;乳山人民医院新院区建成面积21.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200张,乳山市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深入实施“医疗能力攀登计划”,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3个,各类精品特色专科16个,省级重点专科实现县域全覆盖。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我市多家公立医院在新一轮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再获佳绩,我市多家公立医院排名大幅提升,其中市妇幼保健院、威海卫人民医院、文登整骨医院等医院在各自领域绩效考核排名均居全省首位,分别位居全国第10、第9和第6位,市立医院、市中心医院考核进入全国三级综合医院前20%。
推动区域均等化发展,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持续实施基层三年提升行动,全市80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和省提升标准、27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社区医院实现区市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评价10项核心指标中,我市7项位居全省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资金和村卫生室建设奖补资金,逐年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标准,健全完善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保障机制,2019年以来,市县两级共计投入16.76亿元。开展“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试点,构建慢病患者协同管理分级服务工作体系,纳入管理“三高”患者达11万人。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六个拓展”“三个延伸”服务,全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55%以上。
突出改革示范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建设“两专科一中心”,新建适宜技术推广中心6处。启动省卫健委、威海市政府共建华东区域中医骨伤诊疗中心项目,该项目的签约落地为文登整骨医院建设搭建更高平台,将助推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打造国家级中医骨伤医疗高地。推动中西医融合发展,挂牌成立了我市首家中西医结合医院。今年7月中旬,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进会暨经验交流会在我市顺利召开,会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连续刊发简报,在全国推广我市中医药工作经验。
02
实施专项攻坚
系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开展就医不便利专项整治行动。聚焦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等问题,制定《全市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方案》,床旁入院、诊间结算等32项具体目标任务已经全部完成。截至目前,全市2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临床检验结果互认,1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服务,涵盖病种63个,今年以来完成“日间手术”近万例,为患者节约检查、住院等费用8000多万元,人均节约近千元。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实现7日内回诊免收挂号费,4月份以来共惠及患者84万人次,累计减免挂号费300多万元。新增11家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居家医疗服务,上门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患者提供更换尿管、鼻饲管等贴心服务。开展乡村巡诊活动5900余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开展群众急难愁盼百日攻坚行动。制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对医疗卫生服务全流程全环节进行梳理,制定日间医疗、巡诊服务等50项目标任务,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截至目前,89处基层名医工作站已全面建成,7处中心药房开工建设,80家医疗机构完成老年友善环境整治,20处基层医疗机构完成软硬件提档升级。全市2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开设便民门诊,群众购买药品不再需要挂号。
开展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攻坚行动。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弱、首诊率低等问题,制定《威海市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市属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间建立对口支援关系,20个二级以上医院对口帮扶80个基层医疗机构,选派10名业务骨干到薄弱镇卫生院任“业务院长”,选派511名业务骨干到基层带团队、送服务、强专科,遴选800多名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推广适中医宜技术23项,推动建设特色专科14个,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切实提升。
03
优化服务流程
着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完善诊疗精准预约机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实现了门诊预约就诊,2家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50%以上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实现磁共振、CT等大型设备检查预约,精准预约时段,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极大方便了患者。
优化“一站式”服务模式。聚焦群众就医全流程,按照“一次办好”原则系统梳理便民服务措施,推动全市6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面建成“一站式”服务中心,将以往分散的导诊咨询、检查检验预约、投诉建议受理、便民设备租借、病历复印寄送、出入院办理等30多项业务集中到服务中心一站办理,实现了入院办事“只问一个人、只看一清单、只跑一次腿”的目标,相关业务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
提升智慧化医疗服务水平。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支持患者持电子健康卡全流程就诊,进一步简化门诊就诊流程,并实现门诊诊间结算。全部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80%以上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实现床旁结算,患者在病房即可全程办理入院登记、出院结算等手续。建立“影像云”平台,推动影像数据跨机构调阅查询,完成120综合救治服务平台优化建设,接入省“鲁云急救”综合救治服务平台,实现120急救事件及救护车辆运行等实时调度和动态监管。
★
文登区不少居民小区里张贴了“小区居民联医卡”,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另外还开展多种形式的义诊活动。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方面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是一直在做的一项工作。“小区居民联医卡”、义诊活动都是这项工作的一部分。为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便利度,解决部分村居缺医少药问题,文登区率先在省内启动基层巡诊服务模式,16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专业化巡诊车,设置全科医生工作站,配齐常用检查设备。各基层医疗机构成立基层巡诊服务队,定期对辖区内各村尤其是偏远村庄进行巡诊,把诊疗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打造了流动村卫生室,年均服务20多万人次。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今年又相继开展了“医在身边”系列主题活动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活动:
“医在身边”系列主题活动方面:“纳凉义诊”。夏天每周固定1-2次,组织威海市中心医院、文登整骨医院等23处医疗机构,在城区4处群众密集的广场公园义诊。今夏举办60余场,服务群众2.8万人次。随着天气转凉,“纳凉义诊”转为“固定义诊日”活动,将每周五固定为义诊日,各医疗机构组织专家走进村居义诊,重点覆盖没有乡村医生的村居。家医巡诊。常态化开展医疗专家下村巡诊、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家庭医生巡诊等,至少每季度对所有村居巡诊一轮。在线直播。由威海市中心医院、文登整骨医院等7家城区医院,轮流为群众在线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健康指导等,播放量已达15.6万次。热线守护。22家公立医疗机构开通24小时居家医疗服务热线,随时接听群众来电,协助解决群众居家医疗需求,已接听热线6900余件,均妥善处置。服务邻里。张贴“小区居民联医卡”,公开小区医务人员信息,鼓励医务人员下班后为邻里提供健康咨询指导,让群众享受“私人医生式”待遇,累计服务3500余人次。健康知识普及。至少每半个月1次在电视台、每天10分钟在农村大喇叭、每周发布30条微信公众号或抖音小视频等,宣传健康知识、工作动态、便民政策等,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面:发展特色医疗。22家公办医疗机构全部确定各自特色诊疗项目,实现“一院一特色”,满足群众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基层坐诊带教。区直医院选派48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常驻基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坚持外引内培。选派83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定期邀请35名市级以上专家来文坐诊,实现辖区每周都有专家坐诊。名医基层坐诊。在16处基层医疗机构设置28个“名医基层工作站”,每周安排区直医院专家坐诊一天,让基层群众花一级医院费用,享二、三级医院服务。
文登区在医疗惠民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群众的健康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下步,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持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便捷度和获得感。
★
今年以来,乳山家庭医生进村入户,“红马甲”活跃在老百姓身边,受到市民的点赞和好评。今年基层工作的开展情况如何?
家庭医生签约就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以签订服务协议的方式,与居民建立稳定、信任的服务关系,对签约居民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目前,家庭医生可为签约居民提供常见病诊疗和上级医院转诊等基本医疗服务以及建立健康档案、慢病随访、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逐步向普通人群延伸。家庭医生以门诊服务为主,对经评估符合条件的行动不便老年人、残疾人和有特殊困难的居民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为基础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居民每人每年仅付费10元即可享受疾病诊疗、健康咨询、健康指导、转诊预约等基础服务。有个性化需求的居民可以根据需求购买服务。从今年起,还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脱贫享受政策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7类人群基础包个人缴费部分纳入慈善募集善款等社会资金给予适当补助。截至目前,乳山市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08个,家庭医生141人,开设家庭医生工作室56处、家庭医生服务点605处,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在做好全市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以来,乳山市围绕农村居民老龄化严重、就医不便等问题,还采取了系列便民惠民举措,让群众在基层看病就医更加省心、舒心。基层医疗服务到家。针对农村老人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就医现状,在全市乡镇卫生院推行了免费接送服务,对65岁以上查体老年人、中医日间病房及康复出院的患者,只要有需求就安排车辆免费接送。今年以来累计接送行动不便老年患者10266余人次,行驶里程达11.4万公里。推行“暖心服务、护航健康”行动。今年以来,乳山市依托108支家医团队,利用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进村入户为居民免费筛查高血压和糖尿病,面对面交流,复核更新健康档案,介绍惠民利民政策,同时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建立密切联系的沟通渠道。共入户服务304257人,征集居民就医意见建议5225件,沟通化解5111件,建立长效整改机制58项,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痛点问题。亲人模式服务患者。为妥善解决滨海新区外来居民常用药品短缺问题,利用“母爱乳山APP”、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等形式多渠道征集群众用药需求200余件,重点保障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将109种药品纳入统一用药目录,累计为4000余位患者解决了日常用药需求;同时,成立了由260名优秀护理人员组成的天使志愿服务队,为辖区行动不便的患者上门提供伤口护理、导尿、心电监测等服务,累计服务2500余人次,切实增强了居民的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强化宣传服务入心。统一印制了21万册《居民健康医疗服务手册》,对全市居民逐户发放,解读乳山各医疗机构重点专科、名医信息、大型设备、惠民政策、咨询电话等多方面内容,引导群众了解乳山医疗卫生工作现状,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倾力打造“健康乳山”视频号、抖音号,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从“家门口看名医”“走进乳山医疗”“健康惠民政策”“卫健正能量”“健康科普”五个模块,宣传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视频播放量累计达176.3万人次。
★
威海市立医院在智慧医疗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使医疗服务更高效、群众就医更便捷?
市立医院始终将智慧服务作为提升群众就医体验的重要抓手,应用智能设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治疗系统等服务软件,提高医疗服务的智慧化、个性化水平,通过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自助入院、床旁结算、出院自助等一系列便捷服务。
多元化的结算方式。结合不同人群结算需求,医院为患者提供了手机端、自助机端、床旁查房车端、人工窗口4种结算模式。年轻群体可以通过手机端和自助机进行自助结算,对不方便使用手机的老年人可将移动查房车推至患者床前完成床旁结算。上述结算方式,出院结算办理时间由原来的平均40分钟缩短至“零等待”。同时,对使用现金等特殊患者群体也开设人工窗口结算,既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又使医疗服务流程更便捷、更高效。
实行智能导诊及预问诊。医院智能导诊服务系统通过与患者以一问一答的智能对话形式描述病情后,依据大数据自动推荐挂号科室,并推送挂号信息,有效解决患者盲目就诊问题,降低患者挂错号比例,极大缓解了“知病不知科”的就医感受。同时,患者按照预约时段来到诊区候诊时,可在微信公众号就本次挂号记录进行诊前智能预问诊,进而形成“一诉五史”记录,即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当患者进入诊室后,接诊医生可以查看预问诊内容,与患者确认无误后“一键导入”门诊电子病历,大大缩短了基本病情的询问时间,提高了接诊质量和效率。
优化病案内部流转模式。通过前期对内部病案流转工作的调研、论证,在医院HIS系统中,设计并增加“病历浏览”板块,对因门诊复诊需查阅既往住院情况的,门诊医师可直接调阅电子版病案查询。有市立医院住院史并申请慢病的患者,业务办理部门将通过线上病历查询进行审核,不必再复印纸质病案送审,极大降低了群众就医成本。
★
威海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威海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心,如何做好全市出生缺陷防治工作?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是优化卫生健康服务、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相继出台了婚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血清学筛查、无创DNA检测、羊水培养产前诊断、耳聋基因筛查、新生儿52种遗传代谢病筛查等多项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民生项目,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威海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心,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做好全市出生缺陷防治公共卫生项目的日常管理、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工作,为全市孕产妇、新生儿和出生缺陷儿的安全与健康保驾护航。
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中心逐步完善健全。2019年10月,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中心扩建投入使用;2020年5月,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通过山东省临检中心验收,实现无创DNA检测本地化;2020年7月,顺利通过省卫健委专家组评审,完成产前诊断分子遗传增项。中心先后获批威海市出生缺陷与防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出生缺陷防控重点实验室称号,目前血清学产前筛查、无创DNA检测、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全市所有采血机构,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筛查率接近100%,可疑阳性及确诊病例管理率98%以上。
出生缺陷防控信息平台实现全市联网和质控。妇幼保健院配有完善的血清学产前筛查信息管理系统、无创DNA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遗传性耳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开通了“威海市出生缺陷防控中心”微信公众号,孕妇可通过该公众号查询检测结果,获取出生缺陷防控知识。
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体系实现全域覆盖。强化婚孕前检查,筑牢出生缺陷第一道防线。婚姻登记和婚—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协同就近服务,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5%,孕前优生健康目标人群覆盖率100%,异常人群均及时给予干预指导和随访。强化产前筛查和诊断,筑牢出生缺陷第二道防线。免费为孕产妇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和产前筛查、产前诊断、耳聋基因筛查等,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率为100%,产前筛查率达95%以上。强化新生儿疾病筛查,筑牢出生缺陷第三道防线。通过对新生儿52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筛查,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预防残疾发生,目前筛查率达到95%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1.3万余名,筛查率为99%以上,确诊听功能障碍患儿均得到了干预治疗,确保“聋”而不“哑”,有效促进了残疾儿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