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影像诊断是平面的,现在用了增强对比剂后,是立体的、多维的。这也让国内的‘精准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国内第一批在放射领域成长起来的专家,以及国内第一批使用对比剂做增强扫描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上海市放射质控中心主任陈克敏教授在谈及30年来中国影像诊断技术的变化时,用了一句话来总结——放射科医生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了,责任也越来越大了。
从最初的x光机到现在的超声、ct、mri,影像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比剂的应用,尤其在扩展临床应用方面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让成像范围从人体内部的骨骼、肺部、肝脏等器官发展到心脏、血管、神经系统等更为复杂的领域,也让应用场景从诊断端延展到介入手术等治疗端。对此,拥有近50年放射工作经验的陈克敏教授深以为然,并表示在ct、mri等高端影像技术中,对比剂的应用更是不可或缺。
“在ct扫描中,对比剂可以显著增强血管的显影效果,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血管的形态、走向以及是否存在病变,如狭窄、扩张、动脉瘤等。在mri中,对比剂可以增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信号差异,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位置和范围。”据陈克敏教授回忆,自90年代开始接触对比剂后,他就与ge医疗的欧乃派克、欧乃影等产品结下了不解之缘。
推动“精准医疗规模化”发展
“最开始我们医院使用的ct设备比较简单,成像时间长,也没办法做腹部或者血管的诊断。”回忆起30多年前首次见到ct设备的场景,陈克敏教授仍旧印象深刻,但对比剂的加入让临床诊断拥有了“质”的飞跃,“急诊外伤可以迅速地去做胸部ct平扫,但更多的场合中,ct平扫作用有限,这就需要做增强扫描。”
“以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为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作为评估心脏血管狭窄的一种重要检查方式,对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准确率可达90%以上。”陈克敏教授表示,增强对比剂在肝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评估胃癌的t分期(肿瘤侵犯胃壁的深度)和n分期(淋巴结受累情况)时,增强ct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对于一线影像学科的医生而言,对比剂的临床价值也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介入手术中,采用对比剂不仅能显示病变组织的血流情况、血管形态等,还能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如栓塞、消融等。”烟台毓璜顶医院医学影像科马厚升说。
“对比剂的使用,可以为医生提供更直观的病灶信息,包括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病变部位等,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诊断药物在精准医疗规模化实施方面大有可为。”ge医疗中国副总裁、诊断药物业务总经理肖引娣表示,“作为全球影像诊断技术的引领者,ge医疗不仅在影像技术方面持续深耕,同时也在诊断药物领域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应用经验。如今,全球每秒就有3名患者使用ge医疗的对比剂进行增强检查。”
聚焦“医疗新质生产力”实践
细数我国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这背后既离不开无数一线影像医生的努力,也离不开诸如ge医疗这类跨国企业的积极推动。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的影像检查量每年以30%以上的增长率递增,让越来越多的病患能够实现“早筛早诊早治疗”。
“ge医疗对比剂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国内的大规模安全使用及覆盖到基层医疗,对于医疗人员的培养、科研学术交流、中外科学家之间的沟通合作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陈克敏教授表示,影像医学也是公共学科平台,如今的放射科医生,不仅要懂临床医学、放射医学,还得懂物理、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得是个多面手,才能具备仅凭放射学信息即可做出明确诊断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陈克敏教授看来,相较于品牌,临床医生更关注的永远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据肖引娣介绍,自1994年,ge医疗上海药业生产基地落地浦东后,就始终坚持全球统一的工艺标准和操作流程,这也让ge医疗对比剂质量有口皆碑。更重要的是,ge医疗持续针对临床需求创新产品,比如,适用于新生儿的磁共振对比剂可锐影,因其更良好的药物稳定性、更高的安全性、更广泛的适用范围,成为了临床医生的“最佳拍档”。正如陈克敏教授所言,这些创新的诊断药物和技术手段,正不断为医疗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据悉,成立30年的ge医疗上海基地已成为ge医疗全球最大的医用对比剂生产基地,且连续数年在中国出口医疗企业榜单中排名第一。
作为全球诊断药物领军企业之一,ge医疗坚定扎根中国,多年来通过携手各级政府、行业专家、中国顶尖医疗机构、多领域的合作伙伴等,开展基层医疗、精准医疗实施和人才培养项目等,持续推动医疗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来源:上观新闻